贫血性心脏病
贫血性心脏病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贫血性心脏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所致的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慢性贫血导致
血氧
供应不足。临床表现多有头晕、疲倦、面色苍白、
心悸
等,有时可有心绞痛、
劳力性呼吸困难
或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根据严重慢性贫血病史,出现心脏扩大和(或)
心力衰竭
,而贫血纠正后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者,可诊断本病。治疗主要是 积极寻找贫血原因采取病因治疗,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早期积极治疗可改善或者完全消除症状。
你需要到哪个科就诊
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或内科。
病因
贫血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严重贫血导致的,贫血的主要病因如下:
缺铁性贫血
:系由缺铁和铁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这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
叶酸
或
维生素B₁₂
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
干细胞
损害有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
白血病
等。
失血性贫血: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血友病
和严重
肝病
等。
其他:如外伤、肿瘤、消化性溃疡和
妇科
疾病等所致的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