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溪口

中国四川省华蓥市下辖镇
华蓥溪口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东部,是四川省所辖十四个县级市之一华蓥市的工业重镇,是华蓥市的南大门。距华蓥24KM,距岳池55KM,重庆90KM,因华蓥河两源头(陇溪河与渔溪河)交汇而得名。溪口镇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工业之城,他是中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1]华蓥山西,南接重庆渝北区合川区,东靠邻水县,西连华蓥市庆华镇,北界华蓥市观音溪镇,是华蓥市南大门,国家“三线”建设重要基地。幅员面积57万平方公里,全镇所辖9471户、总人口25867人。国道G244公路纵贯南北,省道203仪北公路横贯东西,在建的渝广巴高速公路比邻连通,规划的广安过境高速公路(广渝高速支线)川境而过,设华蓥山宝鼎互通站,届时到重庆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

历史沿革

历史

溪口镇的发展,是和当时社会政治脉搏相通的。在明末清初,它和四川其它各地一样,有过衰落时期。统治阶级明王朝清王朝,对农民起义军张献忠进行残酷镇压,以致人口锐减,地广人稀。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从外省移民入川的政策。清康熙、乾隆年间(公元1662年至1795年)大量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移民入川。当地居民中,祖籍多是“湖广煤填四川”时迁入。镇上的禹王宫(现为镇小学)是湖广人建。华蓥煤矿内还有江西会馆遗址。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这里的兴旺时期。《华银山志》载,清高宗乾隆十六年于大溪口置顺庆府通判署(遗址在华蓥煤矿内),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省并。又载:大溪口场市在今溪口场西街口,旧在东林寺侧,河西对岸,街地遗址尚存。乾隆年间,移场市入今地。大溪口有寺庙35座,可证其兴旺概貌。
1950年置溪口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