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

东汉著名隐士
严子陵(公元前37年—公元43年)本名严光,又名遵,字子陵,号客星公,原姓庄,东汉时期会稽余姚人(今属宁波慈溪境内),余姚四大先贤之一,以高风亮节闻名 。他不仅是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也是中国百家姓中严姓和庄姓的名人,而作为隐士的严子陵,其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重要特征[1]。严子陵是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位隐士,年轻时拜著名道学家梅福为师,后在长安(今西安市)太学学习时认识了南阳人刘秀(后成为了光武帝[2]。到了中年,严子陵在天下无道的王莽时期已归隐,而在天下有道的光武帝时期,多次拒绝刘秀的邀请,亦选择归隐[3]。严子陵具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品质和“使贪夫廉,懦夫立”的高风。[4]

人物生平

公元前37年,严子陵出生于会稽余姚,原名庄光,为了避讳东汉明帝刘庄而改姓严,其父亲是南阳郡新野县令。[5]
严子陵年轻时热爱学习,曾拜著名道学家梅福为师。他外出游学,寻访天下名师,以求得更多的知识。他曾在京城长安今西安市的太学学习,期间认识了南阳人刘秀,两人相差了32岁,经常一起切磋学问并互相欣赏,成为忘年交[5]。之后两人又一起奔赴汝南,拜大儒郑敬为师,学习《尚书》。[2]
公元8年12月,严子陵正值中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将天下之田改为“王田”[6]。王莽赏识严子陵的博学多才,屡次聘他出仕,严子陵都违抗不从[7]。在王莽的统治下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在爆发农民起义时,汉王室成员刘秀乘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在严子陵的积极帮助下,经过南征北战,平定了各地的起义军,恢复了汉室统治。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而这时严子陵却避居僻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