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加工

牧草加工
牧草加工是指将新鲜牧草通过特定工艺加工成干草、青贮草或半干贮草的过程。这种加工可以提高牧草的储存性和利用率,方便运输和饲喂,对于马类和反刍类家畜来说,这些加工过的牧草是冬季的主要饲料来源,在全年的饲料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牧草加工产业规模庞大。

干草

干草是经过脱水干燥至标准含水量(一般为14-17%)的牧草。含水量过低会导致牧草破碎,过高则可能引起霉变。除了直接饲用,干草还可以加工成干草粉或其他饲用产品。适合加工成干草的牧草种类丰富,其中以紫花苜蓿、红豆草、红三叶、箭筈豌豆、燕麦、苏丹草黑麦草无芒雀麦以及禾本科-豆科混合牧草最为适宜。最佳的刈割时期因牧草种类而异,禾本科一般在抽穗期,豆科则在孕穗至开花期。如果在种子成熟后再刈割,牧草的营养成分通常会减少50-70%。优质的豆科干草营养价值接近于精料,而禾本科干草的整体营养价值与豆科相似,但粗蛋白含量相对较低。干草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自然干燥是传统的简易方法,利用阳光晾晒牧草使其水分降至标准水平,随后堆垛或压捆贮存。人工干燥则是通过控制温度和通风条件快速干燥牧草,使其保持高达90-95%的新鲜度。这种方法可以使鲜嫩牧草的价值超过精料,成为优质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在寒冷地区,可以通过推迟牧草播种时间,使得霜冻期与牧草抽穗或开花期相吻合,从而获得高品质的冻干草。不同国家对干草品质有不同的分级标准。

青贮草

青贮草是通过发酵处理得到的产品。在厌氧条件下,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会使牧草的pH值下降至4.2以下,从而防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确保牧草中的营养物质能够长时间保存。青贮草的营养损失小,消化率高,且富含水分,具备多汁饲料的特点。制作青贮草的方法是将刈割后的牧草切碎,均匀铺放并压实,然后储存在青贮塔或青贮壕中,让其自然发酵约一个月。青贮塔依靠牧草自身重量压实,而青贮壕则使用人力或机械逐层压实。完成后,应覆盖塑料薄膜,并在青贮塔上加盖或在青贮壕上覆盖5-10厘米厚的土壤进行密封。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切碎的牧草装入塑料袋中,填满后压紧并扎口或抽出空气封口,同样可以让其发酵。为了制作高质量的青贮草,建议选择含糖量不低于1-1.5%的牧草品种。若含糖量较低,则需要与其他易于青贮的禾本科牧草一同存放,或者添加糖、蜂蜜等酸性添加剂。优质青贮草的pH值应在4.2以下,具有香味,颜色为深绿或浅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