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楼建于明治36年(1903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生前挚友、结拜兄弟梅屋庄吉的故居。[1]现任店主小坂哲是孙中山的日籍友人梅屋庄吉之外孙女婿。此楼曾于1971年11月19日第二次被烧毁,重建后,于1973年9月25日重新开幕。因此每年9月25日此餐厅会贩售只卖10日元的咖喱饭限量1500份以兹纪念。由于此楼与近代中国有历史渊源,加以梅屋庄吉的后人保存许多孙中山在日本时的文物,所以海峡两岸国共两党的不少政治人物访问日本时常会安排参观或在此楼用餐。 故居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强加给中国上千份的不平等条约以外,还用大炮轰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被迫开放。在日本兴起了“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向着“富国强兵”“”的发展道路上转轨。依靠福泽渝吉、高桥是清等先知引进的先进的技术,日本成长为了强国。而中国却走上了相背的道路,沦陷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中国,兴起了革命运动。但是,革命岂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革命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流亡到日本,在流亡期间就有了孙中山先生与松本楼之间的渊源。而产生这段渊源的重要人物就是梅屋庄吉先生。 孙中山先生最初选择的人生道路并不是用武力推翻清政府,而是受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言论的刺激,选择了一条“立志学医医治国人”的道路。因此远赴日本仙台求学,回国后,开始从事医务工作。在此期间,还有过在香港医治病人的经历。 1885年左右,梅屋庄吉在香港经营一家照相馆。经香港医学院教授詹姆斯·康德里博士(孙中山先生的恩师)的介绍,孙中山先生和梅屋庄吉先生在香港相识了。当时,梅屋庄吉先生27岁 ,孙中山先生29岁。两位先生在思想上有很多共通之处,成为了十分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