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屋庄吉

支援辛亥革命日本友人
梅屋庄吉(1868年11月26日—1934年11月23日),日本长崎人,企业家,梅屋商店老板的养子。自幼受到明治财界巨人岩崎弥太郎和后藤象二郎伯爵的厚爱,与孙中山一见如故。1895年1月,梅屋庄吉在香港经营照相馆时与孙中山结识,成为他的日本友人。后来,他在新加坡开设电影院。 武昌起义期间,梅屋庄吉为孙中山拍摄革命实况,成为纪录片。孙中山革命生涯中,梅屋庄吉为他的革命事业倾注了大量财力,购置飞机等武器,并在日本培育中国飞行员。 梅屋庄吉还是日活电影公司的创始人。1906年,他创立了早期日本电影制作公司M. Pathe。在孙中山去世后,梅屋庄吉计划出资铸造七尊孙中山铜像,但由于资金有限,仅建成四尊,分别赠送给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广州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广东省香山县孙中山故居。其中,位于孙中山故居的铜像于1938年被移往澳门。 孙中山生前,曾将一件绸质短褂内衫的背面留给梅屋庄吉,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梅屋庄吉的姻亲小坂梅吉是法国餐厅松本楼的创始人。

人物生平

梅屋庄吉(1868—1934),日本长崎市西滨町人。从小被过继给无子嗣的远亲梅 屋吉五郎夫妇。养父吉五郎开了一家梅屋商店,在经营碾米的同时从事贸易,是长崎上海之间贸易的领军人物。三菱财阀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早年在土佐藩开设的土佐商会做事,曾在梅屋商店的出租屋里居住过,据说还曾背着年幼的庄吉四处玩耍。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
15岁时,庄吉乘自家货轮“鹤江”号只身赴上海、南洋游历。经历最初在大米投机生意上的挫折后,1893年庄吉在香港开了一家照相馆。“就位于繁华的中环一带。庄吉原本就有经商的才具,加上铺面的位置绝佳,很快便人气了得。1895年春,时年27岁的孙中山檀香山返香港领导兴中会筹备广州重阳起义,通过其师康德黎结识梅屋,与其纵谈天下大事,甚为投机,相互引为知己,他向孙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梅屋庄吉这年25岁。孙通过梅屋走访日本驻香港领事中川恒次郎,寻求资助步枪2.5万支、手枪1000支。中川向当时的外务省通商局长原敬做了汇报,但日本政府却采取静观立场,按兵不动。只有梅庄通过个人渠道筹集了600支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