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陂村地处大南山南部,距镇区17公里,东连后坪、千山,南与雷岭镇、惠来县接壤,西为全镇最高峰大帽山(海拔452米),北与胪岗镇的后安村交界。全村438户,3171人,山地面积11300亩,是成田镇的边远的山区村、“二战”时期革命老区村。因大龙溪水系流经村前,汇流入潭,潭边泥沙淤积,形成沙陂,故名。[1] 历史沿革
1924年—1927年前后,农民运动领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潮流冲击了潮汕各县。省、县各级农运领导机关先后派员下乡点火。由沙陂、后坪、千山、三湖、稳少、宁湖、后安、五丰(史称“老八乡”)成立的流陂乡政府(乡长:钟南天,大队长:张河林,办公地点设于沙陂村寨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杨志龙、黄娘见、李马龙等同志到沙陂三蛤水举行流陂乡及惠来东区参加的农民协会(又称犁民协会)成立大会。沙陂村民举犁旗,呼口号,集会游行,宣传民主,维护农民利益,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1948年,中共潮普惠县委及闽粤赣边纵队第2支队第11团也在沙陂村成立。沙陂村的革命战争,成为大南山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沙陂村老寨内存有当时红军作战办公场所及用餐房屋遗址。 1950年,潮阳县人民政府为解决人民的水利防护问题,兴建了大龙溪上坝水库。为建设需要,沙陂村把原先位于平坦地带的村道改建于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