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哀赋》为明末神童、文学家、抗清志士夏完淳所作,是中国文学史著名的长篇叙事抒情大赋,与庾信《哀江南赋》并为赋中“双峰”。此赋一方面展现了“神童”的文采天赋,另一方面则融入了作者的一腔爱国热情,从而使得此赋无论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有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此赋用典极多,是其一大特色。[1] 作品原文
大哀赋
粤以乙酉之年,壬午之月,玉鼎再亏,金陵不复;公私倾覆,天地崩离;托命牛衣,巢身蜗室。吊东幸之翠华,蒙尘枳道;望北来之浴铁,饮马姑苏;申胥之七日依墙,秦庭何在;墨允之三年采蕨,周栗难食。黄农虞夏,遐哉尚友之乡;南北东西,渺矣安身之处。 在昔士衡有辩亡之文,孝穆有归梁之札。客儿饮恨于帝秦,子山伤心于哀乱。咸悲家国,共见词章。余始成童,便膺[yīng]多难,揭竿报国,束发从军;朱雀弋船,萧萧长往,黄龙战舰,茫茫不归;两镇丧师,孤城溃败。三军鱼腹,云横歇浦之帆;一水狼烟,风动秦房之火。戎行星散,幕府鳔离;长剑短衣,未识从军之乐;青燐[lín]蔓草,先悲行路之难。故国云亡,旧乡已破,先君绝命,哭药房于九渊;慈母披缁,隔祗[zhī]林于百里。羁孤薄命,漂泊无家,万里风尘,志存复楚,三春壁垒,计失依刘,蜀市子规,千山俱哭,吴江精卫,一水群飞。泣海岛之田横,尚无其地;葬平陵之翟义,未有其人。天晦地冥,久同泉下,日暮途远,何意人间,鲁酒楚歌,乌能为乐,吴歈[yú]越唱,只令人悲;已矣何言,哀哉自悼,聊为兹赋,以舒郁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