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长船是斯堪的纳维亚和冰岛的维京人在维京时期使用的多功能船只,活跃于793年至1066年。这些船被用于贸易、商务、探险、战斗和福利用途中。长船的设计经历了很多年,从石器时代umiak的发明开始一直到9世纪的Nydam and Kvalsund长船。长船在9至13世纪定型,这些船的特征和外表直到在当代在斯堪的那维亚造船传统还有体现。维京长船的速度因型号而异,但大多在5-10节,在理想情况下最高可达15节。维京船一般被认为为北欧维京人的战船,但1958年的打捞中,发现维京船亦被用作商船,于斯堪的纳维亚从事海上贸易。维京船的船首以龙头雕像作为标志,船体十分修长,中间竖立一支巨型的桅杆,并挂有方型的风帆,长度为10米-30米,其平均排水量有50吨。由于维京船船身修长,因此吃水很浅,能够驶入河道及浅湾,从而逃避军舰的追捕。维京船作为维京人的重要象征,经常被铸在银币和徽章之上。 名词解释
维京人的船是维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维京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船有密切联系。维京船制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笔直的橡树。维京船分为战船和货船两类。战船较轻,船窄,灵活轻便,又很耐风浪;而货船的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行时可保持稳定。两类船都有通常所说的弯曲船首,用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维京战船由于吃水浅,速度快,转向灵活,十分适合远征异地时突袭式的劫掠活动。但由于维京战船甲板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挡风遮雨的作用。风雨和巨浪仍然使维京人又冷又湿,冻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见的事。由此可见,维京人的这种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动无疑必须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在取得胜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因此维京人这个名词从中世纪强烈的贬义到了当代又带有勇气的含义。 维京船的船首以龙头雕像作为标志,船体十分修长,中间竖立一支巨型的桅杆,并挂有方型的风帆,长度为10米-30米,其平均排水量有50吨。由于维京船船身修长,因此吃水很浅,能够驶入河道及浅湾,从而逃避军舰的追捕。维京船作为维京人的重要象征,经常被铸在银币和徽章之上。
主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