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天池

福建邵武府知府
严天池(1547-1625),名[chéng],字道澈,号天池,常熟人。曾任福建邵武府知府。严天池在琴艺上师从名师承继精华,合百家之长,创立了“清、微、淡、远”的琴曲风格;组建了明万历年间第一个琴社——“琴川社”,创立了虞山琴派,编订了《松弦馆琴谱》(清《四库全书》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谱),并提出了虞山派的理论纲领,改变了当时琴坛盛行以文对音的偏颇,提升了音声本身的艺术感染力。

基本信息

57岁时,严天池出任福建邵武知府。上任前,他向常熟城隍发誓:“要做个清官,决不从邵武带一分不义之财回家。”到任后,发现那里狱中犯人很多,就对关押的犯人的案件一件一件清理,平反了不少冤案。邵武地区常常闹水灾,严天池不顾劳累,实地进行考察。发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就发动群众筹集经费,兴修水利,战胜水患。从此,邵武地区,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他看到有一个当税使的太监,不顾百姓死活,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严天池同他说理,他不听。严天池收走了他收税文书,使他无法再收税,但因此得罪了人。在严天池任满回家时,百姓送他万民伞,并夹道焚香跪送。严天池在邵武时,谢绝一切礼品。但有一项茶[guǒ]银,他再三推谢,同僚们劝他无论如何一定要收,他为此事,回家路上一直愁眉不展。当船到苏州时,他走出船舱,站在船头观看。看到州塘两岸的桥梁东塌西倒,行人过桥很不方便。他就吩咐手下人,把邵武三年收的茶菓银用来修这些桥梁。他那里知道,州塘从苏州到常熟全长70里,有200多座桥梁。那些茶菓银远不够用。后来,从家里拿出不少积蓄添上。
严天池从邵武卸任回家后,经常与琴友在一起,切磋琴艺,探讨琴学理论,收集整理琴谱,组织琴川琴社开展活动。严天池68岁时,在他主持下,《松弦馆琴谱》编成了。深受大家欢迎,一度被琴界奉为正宗。虞山琴派在吸收各家的长处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明代琴坛上,深受大家赞赏,成为当时最有盛名的琴派。在中国琴学史上,严瀓和徐青山都是有名琴学理论家。

人物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