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庙

新疆哈密市天山顶的寺庙
天山庙是一座位于天山之巅的庙宇,海拔640米或2700米不等,南距离哈密市60千米。[2]庙宇为方体建筑,长12米,宽7米,巨木为梁,青砖为墙,墙中嵌有四根立柱,上、下共三层,现顶部已毁。天山庙扼丝路北新道的咽喉要冲,历史可上溯至汉唐,与汉、唐、清三代经营西域的历史都有重大关系。原庙中存有"联额颇多"。天山庙全称"天山关帝庙",因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天山顶部修建关帝庙而得名。登临天山庙,可以欣赏到天山美景。

历史沿革

古庙始建于李唐,海拔2700米左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几度被毁,但按史料和碑文记载,古庙历史确实悠久。若想前往览胜,就得沿哈巴古道,进南山口,然后顺山路蜿蜒北上,约一个多小时,便可抵达北部山口,看到天山庙遗址和复建的天山庙全景了。
天山庙位于哈密北部天山顶,因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天山顶部修建关帝庙而得名。天山公路由此分道,急转直下,南去是南山口,北去是口门子。这里海拔2700多米,云巅鸟道,自古以来就是哈密通往巴里坤、伊吾的必经之路。建庙以前这里称“黑[gàn]岭”。唐贞观十四年( 640年),候君集平定高昌时,行军副总管左屯卫将军姜行本曾在此制作攻城器械,事华立记功碑于天山之岭。元、明时期称“阔石图”岭(蒙语:碑岭)。
古文化遗存有天山唐碑,位于天山庙东三十余步,始建于唐朝,后渐残破,与汉、唐、清三代经营西域的历史都有重大关系。清同治年间,哈密办事大臣文麟为了拓修哈——巴通道,派弁勇开山筑路,并重修关帝庙于天山之巅。清光绪八年(1882)哈密办事大臣明春有为之重建,后于1931年毁于战火。2000年重建,2008年改扩建,即现在的天山庙。现在的天山庙由大殿、配殿、钟楼、牌坊和驿站组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