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盆地:位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的河谷阶地,[1]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可谓“环城皆山也”,其地形属于盆地,[2][3]亦称长浏盆地、湘浏盆地,亦称长沙盆地,是广义湘中盆地群的北方顶部。经过数十万年来的地质变化和大自然的侵蚀,湘浏盆地形成了3个较为明显的地貌特征。 长沙湘浏盆地北方是丘陵(大型山脉的余脉),再北方是两湖盆地。 主要介绍
长沙位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的河谷阶地,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可谓“环城皆山也”,其地形属于盆地,习称之湘浏盆地,亦称长沙盆地,是广义湘中盆地的北方顶部。经过数十万年来的地质变化和大自然的侵蚀,湘浏盆地形成了3个较为明显的地貌特征。第一,南高北低。在地质史上,中国大陆由于受菲律宾板块向西北的挤压,在华中和华南部分地区曾产生活动性断裂,湖南的地层也曾发生过间歇性掀斜式的升降运动,南部地层抬升量较大,向北逐渐减少,至洞庭湖区地层反而下降,因此形成长沙南高北低的地势,城南的金盆岭、豹子岭一带,海拔均高于100米,而城北的湘、浏二水交汇处,海拔不超过30米,与北面的洞庭湖平原衔接。湘浏盆地南高北低,成为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 第二,丘涧交错。湘浏盆地为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为我国东南丘陵中的一个断陷盆地,其中自然保存着丘陵地貌的部分特征。盆地南起昭山,根据山岭作西南——东北走向,偏西从河西靳江流域,经湘江东岸现长沙市区向北至捞刀河,转而偏东沿浏阳河至浏阳、平江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