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由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字景岳)编著。全书对《黄帝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将《灵枢》、《素问》分作十二大类,三百九十节,计三十二卷。书后附以图解形式阐述《内经》中运气学说《图翼》十一卷,阐发医易同源原 理而成《附翼》四卷。[1] 据说张景岳编写《类经》四易其稿,历时三十年而成。该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二书的全部内容,以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重新加以组合,每类又分若干小类。由于内容以类相从,故名《类经》。[1]
《类经》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全书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人,为后世所推崇。[2] 内容简介
三十二卷。刊于1624年。该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二书的全部内容,以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重新加以组合,著成此书。每类又分若干小类。由于内 容以类相从,故名《类经》。书中对《内经》作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对《内经》原文作了极为详尽的注释。在全面注释和分类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学习和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现存几种明刻本及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