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新”指的是新生事物,与“故”形成对比;“日生”则意味着太阳的升起。这句话表达的是新旧事物的交替更新,它们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停止发展。[1]这句话出自王夫之[a]的《尚书引义·太甲》,是王夫之关于人性论的“性日生日成”说的合理推论和重要内容。他认为人的“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生养过程中“日生日成”。王夫之强调,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修身养性,不断追求进步,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重视。[2] 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引用了“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表达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发力。[3] 出处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源于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的《尚书引义·太甲》,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 在王夫之的哲学体系中,宇宙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他曾说:“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思问录外篇》),修正了张载的“日月之形,万古不变”的说法;并且认为这种发展是“新故相推,日生 不滞”(《尚书引义·太甲》),是“荣枯相代而弥见其新”(《正蒙注·大易篇》),从而得出变化日新、“世益降,物益备”的发展观;并且由此引申,如果不顺应这一发展规律,“守其故物而不能自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思问录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