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寺

福建省福州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2]高15.5米,建筑面积574平方米。[3]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华林寺是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5]被誉为“江南古建筑瑰宝”。其建筑工艺、样式影响到日本建筑中的“大佛样”,是中日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4]宋代名臣李纲、张浚等曾寓游于此。[6]

寺庙历史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开始建设华林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4]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2]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获赐额匾“华林寺”。[4]
1953年秋,福建省文物工作者在全省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华林寺大殿,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1966年,因“破四旧”运动,殿内佛像被尽数推倒,须弥座夷为平地,大殿被占用。[3]1979年,福州市重建文管会后,将华林寺大殿的保护工作列为首要任务。[4]1982年,华林寺大殿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985年~1991年,由国家文物局专家李竹君工程师主持了对华林寺的修砌。[3]2023年3月16日起,华林寺进入闭馆整修期,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放。[5]

基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