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彝族傣族乡

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
思茅区龙潭乡以天然龙潭湖而得名,乡机关驻地位居历史悠久的六顺“土司”地,位于东经100°31′-100°42′,北纬22°36′-22°50′,是1988年12月成立的山区民族乡,1993年改设为龙潭彝族傣族乡,1995年被列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

地理环境

龙潭彝族傣族乡位于思茅区西南部,因地下暗河从山脚涌出,形成天然湖泊(龙潭湖)而得名。东南与六顺乡相连,西与思茅港镇接壤,北与景谷县云仙乡隔江相望,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属石灰岩地带,最高海拨2143米,最低海拔665米,气候温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雨量为1524毫米,属干旱少雨地区,全乡森林面积11933.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6%。龙潭彝族傣族乡本叫龙潭乡,成立于1988年12月,居住着汉、彝、傣、拉[]、佤、白、回、哈尼8种少数民族,1993年改设为龙潭彝族傣族乡,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辖龙潭、老鲁寨、平掌寨、黄草坝、麻栗坪、大沙坝6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096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耕地面积24581.3亩,人均耕地面积2.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43.1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201.4万元,农民人均有粮412公斤,人均经济纯收入708元,工农业总产值2057.9万元,乡财政收入68.03万元。

行政区划

全乡辖龙潭、老鲁寨、平掌寨、黄草坝、麻栗坪、大沙坝6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096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一半以上群众居住在多石、少林、缺水、少土的喀斯特地貌山区,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贫困面大。现有耕地面积25796.3亩,其中水田1871亩,雷响田3260亩,旱地20665.3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2006年全乡完成工业总产价3999.24万元,财政收入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元,粮豆总产476.99万公斤。全乡共有个体工商户96户,石厂5个,木材削片厂一个,引进开办了山水公司干沟厂铜矿开采点、蚕桑种植示范区、龙潭酒厂等。正充分挖掘以傣家分情为主的南本双龙泉“三县一区”旅游点,着力打造旅游休闲的人文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