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里镇-抖音百科
营里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1]于2005年7月15日由原道口镇整建制并入营里镇,总面积19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080亩、林地17706亩。先后荣获“山东省农村经济管理先进单位”、“平安潍坊建设先进乡镇”、“寿北农业开发先进单位”、“寿光市冬枣第一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
营里镇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财政收入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农村储蓄余额6240万元,人均2080元。粮、棉、菜、果、牧、渔是该镇农业六大支柱。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9亿元,粮食平均亩产825公斤,总产2662.5万公斤;棉花种植面积达1万亩,交售皮棉9300万担;果园面积发展到8000亩;纯枣园2500亩,枣粮间作3.5万亩,干鲜果品总产137.5万公斤,其中优质金丝小枣64万公斤;发展大棚400个,粗菜5000亩,总产量达2085.5万公斤;建成饲养小区5个,发展饲养大户90个,畜牧业总收入达3956万元;渔业上大搞名优稀特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5000亩,其中精养面积2000亩,总产量超千吨,人工孵化蟹苗和咸淡水勾兑进行对虾养殖的成功,为淡水养殖生产闯出了新路子,1995年被潍坊市政府授予“渔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镇村企业发展迅速。到1995年底,全镇镇村企业发展到83家,拥有固定资产3300万元,职工2430人,形成了以建筑建材、纸箱彩印、石油化工、仪器加工为主的工业 体系。镇村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53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完成固定资产投入987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14个。该镇还立足交通优势,以镇区建设为启动点,以交汇的辛沙路、羊临路为依托,构筑起初具规划的路域第三产业格局,小杂粮、小枣、蔬菜等市场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到1995年,镇区个体经商户达140家,从业人员800多人,年营业额3600多万元,实现利税400多万元。 第一产业
该镇始终把农业高效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突出规模、特色、效益,不断培育壮大畜牧、枣品、蔬菜、食用菌、海淡水养殖“五大优势产业”。全镇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3家,辐射带动发展养殖户4000多家,发展大蒜、“三红”胡萝卜、“心里美”萝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2万亩,新建农贸、木材、煤炭等专业特色市场3处,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6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