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即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的第三次武装起义,于1927年3月21日发动,由周恩来担任起义总指挥,起义总指挥部设立在宝山路横滨桥南的商务印书馆职工医院内。[1][2][3]
北伐战争开始后,为配合北伐军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先后举行了两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随后,又派周恩来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的行动,以5000多名工人纠察队队员为先锋,分南市闸北虹口等七个区域,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第二天晚上6时,起义工人攻占上海北站,消灭了敌人在闸北的最后据点,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这次武装起义共有300多位工人牺牲,1000多人负伤。1927年3月22日,上海工商学各界举行市民代表会议,选举19人组成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即上海市民政府)。[2][3]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为在中国开展城市武装斗争作了大胆的尝试。[3]

事件背景

在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后,封建军阀李宝章的大刀队,任意搜捕残杀工人,上海市陷入一片恐怖之中。上海千百万群众因总同盟罢工而高涨的斗争热情,面临严峻的考验。就在这黑云压城,工人武装起义面临两次失败的危难之际,周恩来怀着对封建军阀残酷暴行的强烈愤慨,为夺取武装建立人民自己的政府的使命,担负起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重任。为了加强对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2月23日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特别委员会,由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尹宽、彭述之、周恩来、萧子璋等8人组成,并在特委下面设军事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作为起义的最高决策和指挥机关。针对前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周恩来特别重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周恩来在被任命为特别军委书记的第二天,就参加了上海区委各部书记联席会议以及召集各区军事专员会议,详细了解了各区工人纠察队的力量配备,研究了敌方军警的据点和力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