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年的应用历史,被收录在许多古书籍之中,像《本草纲目》记载其功效为“活血化瘀,治女性气血痛及产后恶露不尽”。[1]现代研究发现,红曲是迄今唯一含有天然“他汀”的辅助降血脂食物。1979年,日本科学家远藤章教授从红曲霉中分离出了“洛伐他汀”的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2] 定义
红曲,是将红曲菌接种在大米(或其他淀粉质原料)上培养所得到的红曲菌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与培养基质(通常采用大米)组成的混合物。因其主要呈红色(也有少量其他颜色),故得名“红曲”,也被称为赤曲、丹曲、红米、福曲、红大米、红糟、红曲米等。
菌种
红曲菌也称为“红曲霉菌”,是单子囊菌属的腐生真菌。在菌物学中对小型真菌具有有性世代者称为菌。按照真菌学分类方法,红曲菌属真菌门子囊菌纲真子囊菌亚纲散囊菌目(或称为不整囊菌目)红曲菌科红曲菌属。红曲菌属于小型丝状真菌,它的菌体由菌丝构成。红曲菌的菌丝具有横隔,是细胞构造,无色透亮或含深浅不同的红色色素、褐色色素。细胞多核,用吉姆萨染色,细胞多核清晰可见,细胞中大都具有黄色油滴,细胞壁光滑,但往往附有结晶的疣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