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

元末起义军红巾军领袖、朱元璋的岳父
郭子兴(1302年[3]-1355年),祖籍曹州(今山东曹县),生于[háo]州定远(今安徽滁州定远),为其父郭公的第二子,元末起义军领袖之一,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岳父。[1]
元末时天下大乱,郭子兴意识到天下将变,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在定远起兵,自称元帅,攻占据濠州。而后,朱元璋投奔义军,郭子兴命其为十夫长,并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1]至正十三年(1353年),郭子兴抵抗住了元将贾鲁的围攻,守住了濠州。而后,郭子兴在朱元璋的协助下攻克滁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派军占领和州(今安徽和县)。[2]而后,与郭子兴不合的起义军首领孙德崖因饥荒率部前往朱元璋驻守的和州城,被朱元璋收留。郭子兴得知仇家到来大怒,当夜赶至和州,责问朱元璋。孙德崖得到消息后正准备出城,被郭子兴所抓,而孙德崖的军队也抓住了朱元璋,郭子兴大惊失色,不得已用孙德崖换回了朱元璋。此后,郭子兴抑郁致疾,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逝世,葬于滁州,明初被追封为滁阳王。[1][2][4]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郭子兴为人枭悍善斗,性情耿直,但易怒多疑不容人。碰到事情紧急时,总是听从朱元璋的计谋,就像对待自己左右手一样信任他。但事情解决之后,便马上又听信谗言疏远朱元璋。《明太祖实录》也曾评价郭子兴性子莽直,不懂得包容收敛。[1][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