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乾

清朝官吏
杨文乾(1682年—1728年),字元统,号霖宰,汉军正白旗人,清朝官吏,杨宗仁之子。以监生效力永定河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授山东曹州知州,迁东昌府知府。举卓异,迁陕西榆林道。雍正元年(1723年),加按察使衔,雍正三年(1725年),擢河南布政使。同年,迁广东巡抚。雍正六年,卒,赐祭葬。[1]

人物经历

雍正元年

雍正元年,杨文乾被加授按察使衔,并奉命在宗仁的任所服务。三年后,宗仁病愈,文乾入朝谢恩。皇上询问湖广四镇的营制及设镇的始末,文乾详细回答,受到皇上的嘉奖,提升为河南布政使。不久,又调任广东巡抚,入朝谢恩时,赐给孔雀翎、冠服、鞍马。宗仁去世后,命文乾在任内守制。广东省城盗贼多,文乾下令编保甲,让满洲兵与民众混居,会合将军共同缉捕,上奏朝廷,皇上予以表扬。广东每年歉收米价昂贵,文乾派属吏下到广西买粮平价出售。满洲兵阎尚义等人聚众抢劫粮食,文乾下令逮捕并治罪。将军李枚包庇其部下,文乾请求派大臣来审理。皇上命侍郎塞楞额阿克敦前往勘查,李枚及尚义等人被依法论处。[2]

雍正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