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贻孙(1605-1688),字子翼,9岁能文,称神童。江西永新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贺贻孙无书不读,经史百家诗词歌赋,都笺注成书。他著书50年,于经有传,于史有论,于诗文有集。留下的精神产品,有《水田居文集》、《激书》、《诗筏》、《浮玉馆藏稿》、《水田居典故》等,文章逾千篇,诗词800余首。其中有的是研究经世文学的,有的是教育儿孙的,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部分著作辑入《四库全书》、人名列入当代《辞海》。 个人简介
贺贻孙,字子翼,永新人。先祖贺祈年,“侠而好文,富而好义”;祖父贺嘉迁,业儒,殚精易义,为人师有声誉;父亲贺康载,号青园,万历朝举人,曾任浙江西安县令,有政声;贻孙九岁能文,称为神童。时江右社事方盛,他与陈宏绪、徐世溥等结社豫章。明亡后,隐居不出。顺治七年,督学使樊缵[zuǎn]慕其名,特列贡榜,不就。康熙时,巡 按御史笪重光以“博学鸿儒”荐,书至,愀然曰:“吾逃世而不能逃名,名之累人实甚。吾将从此逝矣!”乃剪发衣缁,逃入深山。其晚年,家益落,布衣蔬食,无愠色,惟日以著作自娱。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清同治《永新县志·人物志·列传》等。 著述主要有《易经触义》《诗经触义》《骚筏》《诗筏掌录》《激书》《水田居文集》及《浮玉馆藏稿》等,其《水田居文集》见于《四库存目丛书》集部208册。既有经学研究和文艺评论,又有诗词散文作品,著述甚富。后人评曰“于史有论,于经有文,于士有传,于时有评”。清咸丰朝进士贺恢在为《诗经触义》作序时评曰:“禾川族子翼先生,等身著述,嘉惠士林。《史论》出,识者拟之苏氏;《激书》出,论者比之庄子;《诗筏》《骚筏》出,推为风雅功臣;诗古文出,上匹唐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