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见南子”案

“子见南子”案
“子见南子”案,地点曲阜,主要人物孔繁璞,孔传[],孔继伦,1929年6月,因曲阜二师进步学生上演独幕历史剧《子见南子》,引发了轰动全国的一场大案。孔府的封建势力,在民国时代仍然享受着封建特权的“圣裔”们,以该剧侮辱了先祖孔子的罪名,越级上告到国民政府教育部,又通过孔祥熙将控告书转呈蒋介石,致蒋亲令“严究”,教育部下令山东教育厅查办。一场封建反动势力与民主进步势力的斗争就此展开,揭开了山东进步学生运动高潮的第一幕。

事件背景

曲阜二师即山东省曲阜第二师范,是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考棚改为学堂演变而来。学堂是由孔府圣裔把持的学校,两任监督(即校长)均由衍圣公孔令贻的先辈及其本人先后担任。民国建立后,1914年,改为山东省立曲阜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仍由“圣人家”的代理人孔祥桐担任。五四运动后,孔祥桐被学生赶跑,1920年,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科长熊欢民委民主进步人士范铭枢为校长。范铭枢是山东较早地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人士,他到任后,聘请进步教职员,推荐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支持进步学生。1926年8月,曲阜二师便发展了一批员工和学生党员,建立了共产党的支部。尽管由于张宗昌主鲁,镇压革命力量,1927年范铭枢被迫辞职,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国民党势力于1928年进入曲阜,在曲阜建立了国民党县党部,对二师进步学生进行了镇压,逮捕了一些共产党员,但进步思潮一直在二师占据主导地位。1928年,国民山东省政府成立后,教育厅长何思源派其同乡、同学且具有民主思想的宋还吾到二师担任校长。宋校长到任后与校内国民党势力进行了斗争,进步革命力量又发展起来,已成为国民党的帮凶的学生自治会被冷落,后被打倒。新的学生会由进步学生王宗佩(会长)、张继霖(组织部长)、刘子衡(又名刘位均,学术部长)、仇森林(宣传部长)组成,下属有俱乐部和剧团。面对孔府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肆虐,进步师生针锋相对,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演出具有浓厚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戏剧,编印传单和小册子,向广大佃户、庙户散发,并与他们一起上街游行,喊着“打倒旧道德”、“打倒旧礼教”、“铲除封建余孽衍圣公府制”等口号,声讨孔府的罪行。1929年春,由学生马宗俊(共产党员)、张凤来提议,学生会剧团排演了《子见南子》一剧。

事件经过

《子见南子》剧是林语堂根据《论语·雍也》“子见南子”条编写的独幕历史剧,发表在《奔流》月刊1928年10月号上。南子春秋末年卫国灵公的宠姬,风流娇艳,好出风头,名声不佳。孔子卫国游说卫灵公,拜见南子,曾与南子同车出行,子路对此很不满意。《论语·雍也》篇的原文是:“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孔子拜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指天发誓:假如我做了不正当的事的话,老天爷责备我吧!老天爷责备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