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席森·图灵

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之父
1
4
艾伦·麦席森·图灵英语:Alan Mathison Turing,又译阿兰·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1]英国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3]、密码学家[6]和理论生物学家[7],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9]
1935年,图灵当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11][2]1936年,图灵发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12],在附录中描述了一种被后人称为“图灵机”的机器。[13]1938年,图灵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4]这篇论文论证了制造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可能性,图灵从而被后人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2]二战期间图灵协助英国军方破解德国密码系统“Enigma”和“金枪鱼[15],加速了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16]1948年,图灵任曼彻斯特大学高级讲师、自动数字计算机(Madam)项目的负责人助理。[17]1950年,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首次提出机器具备思维的可能性和“图灵测试”的概念[8],这篇论文为他获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称号。[18]1952年,图灵因同性恋倾向被定为严重猥亵罪[19]1954年,图灵服用含氰化物苹果去世,享年41岁。[20]直到2013年,图灵才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赦免。[21]
图灵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仍获得过许多荣誉。图灵在剑桥求学期间获得过剑桥“B级明星牧马人”(B Star Wrangler)一等荣誉[4]和史密斯(Smith)数学奖[18],并于22岁当选为国王学院成立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Research Fellow)[2]。1946年,因其在战时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22]。他提出的“图灵机”和“图灵测试”概念,为后世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奠定了基础。[2][18]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以其名字命名设立的“图灵奖”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2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