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

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
1
4
兔狲(学名:Otocolobus manul),[1]别名洋猞[shē]猁、乌伦、玛瑙,[2]猫科兔狲属中的唯一物种,[1]因喜捕食鼠兔,形似“猞猁狲”(猞猁的俗名)而得名。[12]兔狲分布于俄罗斯、中亚的多个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部分西亚和南亚地区(如伊朗印度等)以及中国、蒙古。[4]主要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草原、山丘和戈壁等生境,[9]是一种荒漠草原高山动物。[7]兔狲以啮齿类动物为主食,[8][7]偶尔捕食小型鸟类、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4]在控制小型动物数量,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8]2012年,兔狲被在线票选为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的吉祥物。[13]
兔狲体重2.3~4.5千克,头体长45~65厘米,头圆吻宽,双耳生于头两侧且间距较宽。[7]外表较之家猫更显肥胖,四肢短健,尾粗而蓬。[8]被毛浓密,[10]通体呈银灰色、棕红至灰色,[10]体后部具数条隐暗的黑色细横纹。[2]兔狲通常单独栖居,雌雄两性都会建立巢域,通常筑巢于岩石缝隙、石块下或洞穴中。[14]繁殖期12月~翌年3月,[10]12~18月龄性成熟。[7]
兔狲分布广泛但分散独居,[4]受到栖息地缩减及破碎化、气候变化、捕猎及食物减少等因素的威胁。[4]2019年,兔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评估等级为无危(LC)。[15]2021年时,兔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二级保护动物。[16]2022年时,兔狲的成熟种群数量约为58000只。[4]2023年,兔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6]兔狲的人工繁育难度较高,[14]2022年,中国西宁野生动物园人工繁育的兔狲“狲大娘”已成活一年,标志着中国首次成功实现兔狲人工繁育。[17]

研究历史

命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