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寿螺-抖音百科
福寿螺(拉丁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又称苹果螺、大瓶螺,是福寿螺属的一种世界性外来入侵物种。[3][4][2][5][6][9]福寿螺大量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生物多样性;[13][14]喜食鲜嫩多汁 的植物,会破坏水稻、茭白及莲藕等农作物;[2][15][14][16][17][18]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会造成感染,其幼虫能够侵入人体,进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脑组织病变,引发急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烧等症状,严重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7][9][15][13][19]可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以冬季防治(挖泥、清坑清除螺源和越冬卵块)、养鸭食螺为主,药物防治为辅,控制发生量,减轻危害。[20]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8][9]后被引进柬埔寨、日本、朝鲜、中国等国家。[21]福寿螺多集群栖息于流速平缓的沟渠、池塘、溪河等淡水水域以及水生植物丰富的水田中;具有避光性,喜于夜间活动;[3][4][2][5][10][9][21]能够感知到破碎的同种个体和部分捕食者取食时释放的化学信息素,从而躲避危险;[22]能够通过休眠抵抗干旱环境。[10][23][24]福寿螺繁殖力强,一只雌螺通常1年可产卵2400~8700粒,寿命一般为2~5年。[5][10][9][21]福寿螺成螺体长4~6厘米,体重约25克。壳面一般呈淡橄榄色或黄褐色,也会因螺龄、环境等因素而异,螺盖偏扁,壳口为黑色框边[4][2][5][6][7]而田螺外壳多为青褐色,壳盖较圆,壳口为有黑色框边。[7] 形态特征
福寿螺成螺体长4~6厘米,体重约25克。壳高4~8厘米,壳径7厘米 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厘米。壳面一般呈淡橄榄色或黄褐色,也会因螺龄、环境等因素而异,呈棕色、黑色、黑绿色等多种颜色。螺壳为完整的螺旋形,具5~6个增长迅速的螺层和若干条深色细纵纹。螺旋部呈圆锥形,壳顶尖,壳口圆,壳脐深宽。肼[jǐng]胝[zhī]部薄,呈蓝灰色。厣[yǎn]甲位于壳口,为内凹的黄褐色薄片,角质化,具同心圆的生长线。厣核近内唇轴缘。[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