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

清代文学家
1
4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又字粒民,[5]乳名学栻[shì],[10]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移居南京后,署名秦淮寓客;又因家有“文木山房”,[a]晚年自号文木老人,系清代小说家。[4][7][12][13]
吴敬梓出身科举世家,早年多读四书五经,常习八股文章;[1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年十三岁的吴敬梓丧母后,个人志趣逐步转向多元化。[14][15]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吴敬梓随父移居江苏赣榆,开始发奋读书考取功名;[15][16]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因父亲吴霖起抱病辞官,吴敬梓嗣后便随父重返全椒老家定居;翌年得中秀才,但他随即又陷入祖产之争的漩涡,复合受到父亲辞官病逝、妻子饮恨而死、科场接连失意影响的吴敬梓,遂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决意迁居南京。[14][7]乾隆元年(1736年),时年三十五岁的吴敬梓,受举荐欲赴京师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然却因病最终未能成行,由是再也无意科场功名,转而渐次潜心于创作《儒林外史》一书,历时近20年,至49岁完成;嗣后又因其不善持家、祖产耗尽,时常则多靠友人接济、鬻[yù]卖家藏和售卖字贴为生,生活一度困顿拮据;乾隆十九年(1754年),客死扬州,卒年五十四岁,而后归葬南京。[6][7][17]
吴敬梓一生所作诗词文赋众多,唯以小说《儒林外史》最为称名,[13]内中集中反映了他“尊儒学反释道、追慕魏晋风度、醉心颜李学说、潜在门阀意识”等一系列的复杂思想,今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存世,并有英法俄德等八种译本传布,载誉甚多。[17][18][19]同时他在诗词歌赋、研治《诗经》领域也多有建树,《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即为其代表性著述,时人亦常誉称他系“文坛盟主”“词苑之宗”。[20][7][21][22]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