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

传统民间美食
1
4
腐乳(sufu),[1]又称豆腐乳,是指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腌渍制成的发酵豆制品。[2]腐乳是中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10]主要原料是黄豆,[4]分为白腐乳、红腐乳、青腐乳、酱腐乳、花色腐乳等五类。[11]
早在公元五世纪,在中国北魏时期就已经有制作腐乳的记载。[10]绍兴腐乳明朝嘉靖年间曾远销东南亚各国。[10]进入20世纪后,开始对酿造腐乳的技术展开了研究和推广,截至20世纪90年代,研究出了各具特色的风味腐乳,并缩短了腐乳发酵期。[12]2008年,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首家腐乳科普馆于2010年建成,并成为了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13]2015年,腐乳体验馆正式建设完成。[14]
腐乳以大豆为主要原料。[5]腐乳富含有机酸、醇及[zhǐ]等风味物质,含有大量水解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6]具有预防老年性痴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消化、[7]降胆固醇和降血压以及抗氧化性的功效。[8]但是,腐乳中的盐和嘌呤比较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痛风、肾病患者以及消化道溃疡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9]

历史沿革

腐乳是中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也曾有文记载:“冬令严寒之际,以黄豆所制之豆腐,切成方形小块,置之木架霉之弥月,菌满涤以火酒,浸以黔盐入瓮封固半年启而食之味极鲜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