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县
1
4
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15][3]截至2021年,全县总面积2534平方千米[1]。2023年,易县常住人口476466人。截至2023年8月,下辖11个镇,16个乡。[5]县人民政府驻易州镇朝阳西路23号[13]
易县位于太行山北端东麓,其地势西高东低,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沟壑四大地貌类型,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16][17]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2℃,光照充足,无霜期186天。[18]公元前21世纪有易氏部落在易水流域繁衍生息[16]。隋开皇元年(581年),在北易水北岸置易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州东二星置易县;大业九年(613年),改易州为上谷郡,易县属上谷郡。元代太祖八年(公元1213年),属顺天府。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县升州,领涞水、广昌、两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降州为县。1995年1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保定市,隶属于保定市。[16][19]
2021年,易县获评全国优秀县[20],其农业以优质畜禽、生态林果、道地药材和有机杂粮为特色产业[21];工业以绿色建材和先进制造为主导;服务业以文旅康养为主导[22]。2024年,易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1.7亿元,增速6.3%,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市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3:19.0:56.7。[9][23]易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境内有G9511、G18和G5公路过境,国道G112京环线,国道G234兴阳线,省道S241、津同、易保、易定、泥岭、良川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县城。[11][24]
易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2005年被联合国首批命名为“千年古县”,有300多处古文化遗迹,有清西陵燕下都遗址、万里长城—紫荆关和龙兴观道德经幢(老子道德经幢)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11];有东韩村拾幡古乐、易县摆字龙灯和易水砚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26]。此外,易县是旅游大县,全县可供开发旅游景点达145处,尤其以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紫荆关最为著名。[21]

地名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