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德烈·纪德-抖音百科
安德烈·保罗·吉约姆·纪德(法语: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初法国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3] 1869年11月22日,安德烈·纪德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新教家庭。8岁时,纪德入学以新教为主的阿尔萨斯小学,后来转入蒙彼利埃中学和亨利四世中学学习哲学。1889年,纪德和好友皮埃尔·路易创办了《无名者杂志》。在迪迪埃·佩兰的帮助下,纪德于1891年自费出版了《安德烈·瓦尔特笔记》。母亲去世后,纪德与表姐玛德兰娜·隆多结婚,婚后二人前往佛罗伦萨、罗马、锡拉库萨、托尼斯等地旅行。190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纪德基于“傻子剧”[a]创造出一种新的小说格式,即“蠢事小说”。纪德用此种格式撰写了包括《窄门》《没有缚紧的普罗米修斯》、《浪子回家》《伪币制造者》等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纪德撰写了《文学回忆和当前问题》《忒修斯》《倾向文学》等著作。1936年,纪德应邀拜访苏联。当他目睹苏联当局在政治上的压迫并因坚持要求释放左翼反对派作家维克多·塞尔日被斯大林起诉后于1937年与苏联正式决裂。1951年2月19日,纪德因肺炎在巴黎去世。[5][1][4][6][7][8][9] 安德烈·纪德采用“嵌套”式的纹心结构,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多场景、多线头、多线索组成的多条脉络进行文章的整合铺叙。为了增强客观的真实感,纪德会在文章中巧妙穿插议论性的旁白,并通过“多重再现”的方法进行描述。他创作的作品带有浓厚的自传体性,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双重人格性,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在追求人性解放及个人自由的同时被浓厚的宗教情绪牢牢束缚住,这是他个人双重人物矛盾性格的直接体现。[10][11][12][13][14]文学方面,纪德推进了现代主义文学脱离象征主义的进程,他对小说创作的大胆创新及改革为法国新小说运动的诞生埋下根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方面,他曾被授予伦敦皇家文学院的院士牛津大学他荣誉博士称号,并于194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外,纪德是保护同性恋权益代表,他呼吁主流社会包容同性恋者并给予同性恋者宽容。[15][16][17][18][19][20]他新锐的写作技巧及创作特点使当代的文学写作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倾向。纪德80年的生涯里撰写了包括《安德烈·瓦尔特笔记》《人间食粮》《背德者》《浪子回家》《如果种子不死》在内的大量著作,领导创办了《新法兰西杂志》《隐修》等杂志。[18][19][20]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他被称作是“歌德再世”。[21][22][2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