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馄饨-抖音百科
馄饨源自北方,传至南方后发扬光大,不仅有了繁多的制作工艺,也有了云吞、抄手、扁食等名号。江苏一带的馄饨,制作精细,个头小巧、馅料多样。[1] 相传在汉朝时,北方匈奴常骚扰边疆,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凶残的首领。百姓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2] 起源
馄饨是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的木碗中,保存着数只和今天馄饨形状大抵相同的馄饨。可以推测西域早有了吃馄饨的习俗。南疆有一种古老的维吾尔族大众化美食——“曲曲”,形状、口味与馄饨基本一样。“曲”读轻声qu,后带儿化音,“曲曲儿”,根据维吾尔语近化音译而来。南疆“曲曲”的馅是羊肉、洋葱等剁碎制成。煮“曲曲”要用鲜羊肉肉汤,并放一些西红柿、辣子、香菜丁。“曲曲”皮薄馅嫩,汤清味鲜,风味别具,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3] 馄饨源于西域,享誉于盛唐长安城,唐代首都长安城的颁政坊(在今西安环城西路东铁塔寺路、西安市第一中学周边)有一条曲(古代的街区)就叫馄饨曲(《唐内侍省令史堵颖墓志》),是著名的馄饨一条街,这里馄饨名店集中,而颁政坊馄饨曲的形成与这里的人文自然环境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从西域传入长 安城的馄饨成为在这里学习的国内外学子喜好的美食,并逐步享誉唐长安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