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
1
3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1]创作于1613年至1639年,[2]原是徐霞客游历时记录的旅行考察资料,在死后由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继成稿本,[3]崇祯十五年(1642年)腊月成书,是为《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季梦良本,简称“季本一”,现已失传。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始有刊本,由徐霞客族孙徐镇对季本进行重新编订而成,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木刻本——徐镇木刻本,简称“乾隆本”。[4]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重要版本还有丁文江本和褚绍唐吴应寿整理本,以及朱惠荣校注本。[5]
《徐霞客游记》创作于明末,当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商品经济繁荣,考察地理环境和开发自然资源成了时代趋势。[6]另一方面,当时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党争十分激烈,农民运动此起彼伏,使得徐霞客弃绝仕途。[7][8][9]此外,欧洲殖民者入侵中国,间接宣扬了西方近世科学新精神。[10]思想上,学术思想渐趋解放,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实学、经世致用,把注意力转向自然科学的探索。[11]徐霞客生于吴地,也深受吴文化的影响,吴文化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励徐霞客走上科学探险的道路。徐霞客的家学渊源、家庭教育,以及个人身体、思想和学识上的良好基础,也促使他能够完成这部巨著。[12]
徐霞客游记》由名山游记和徐霞客西游记两大部分组成,[13]描述的内容尤以地貌、水文、植物等内容为多。[14]季梦良本的《徐霞客游记》因地分为楚、粤西、黔、滇各篇,分量较大的省还取一段完整时间为单元,但浙游和江右游还未分开。至徐镇本时,最终形成《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篇目。[15][14]《徐霞客游记》具有极具审美价值的自然风景描写,包括五光十色的山地风景,百转千回、形态各异的流水风景,丰富多样的气候风景,还有山村风景、植被风景、洞穴风景、阳光及月色的描绘等。[16][17]语言上质朴自然与清新雄奇、简洁精炼与典雅深沉相结合,[18]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写景[19],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对朝政的批判、对自然人文地理和祖国的热爱,展示了徐霞客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精神以及独特的美学追求。[20]
《徐霞客游记》对许多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地理学、文学、旅游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21]但也在地理考证方面产生了一些失误,带来了不良的影响。[22][23]1998年,经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专家评议报荐,《徐霞客游记》被列为代表中国文化的20部专著之一;[24]2011年3月,国务院将《游天台山日记》中记载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25]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