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是流行于魏晋六朝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 骈文概念
骈文又名“四六文”"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骈四俪六"。它兴盛于魏晋六朝,因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以外,还讲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称之骈文。[2]它属于一种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将句式整练、声韵和谐、辞藻雕饰等作为艺术追求,刘勰归结为“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的审美要求。[3] 骈文特点
骈文除声韵上讲求平仄、惯用典故、注重形式技巧外,行文具有“对仗工整和骈四俪六”的语句特点,主要表现为句法结构相似、句子成份相同、虚实词性相对、词语事类相对等语言特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