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伯比

春秋时期楚国官员
斗伯比(生卒年待考),芈姓,斗氏(若敖氏),名伯比,亦名熊伯比,其父为若敖熊仪,楚国第十七任国君,母为郧姬,郧国国君之女,斗邑人(今湖北郧西),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令尹,斗氏鼻祖。[1][2][3]
若敖熊仪死后长兄熊坎继位,斗伯比被封于斗邑,以封地为姓,六岁时为躲避宫廷争斗随母亲郧姬离开楚都丹阳前往斗邑。周桓王十四年(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斗伯比开始参政,参与楚武王国政决策,曾建议向随国展示楚军羸弱之态,使随国少师得意忘形,从而影响随国决策,为楚国谋利。斗伯比识人精准,据《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斗伯比看出莫敖屈瑕骄傲轻敌,料定其率军讨伐罗国必败,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斗伯比回到楚国后任大夫,其子斗谷于菟(斗子文)是楚国著名贤能令尹[1][2][3]

人物简介

周桓王十四年(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斗伯比参政,参与楚武王国政决策,他为楚武王攻随服随出谋画策,起了重要作用。斗伯比识人精辟,据史籍《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他认为“莫敖屈瑕骄傲轻敌,伐罗必败”,结果,屈瑕在率楚军讨伐罗国时,果然大败。可见,斗伯比是楚武王身边很有才干的最高统治集团成员之一。[4]
斗伯比是楚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执楚国令尹之政时期,正值楚武王熊通称王发展的时代,在楚武王攻伐有周王朝支持的随国,彻底征服随国,以及助楚武王称王的整个过程中,立了大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