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

以猪骨为主材制成的汤
1
4
肉骨[a]茶(闽南白话:Bak Kut Teh),是一种以猪骨为主材制成的汤,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则药材味较重。[1][2]
肉骨茶最初由华人20世纪初所创,由“闯南洋”的华人所创。华人移民来到东南亚,大多从事重体力劳作,加之不适应热带气候多有患风湿病者。于是当地的中医师便改良了闽南潮汕一带的饮茶,选用当归、枸杞、党参等中药和香料煮来饮用,有人非常偶然地将猪骨放入“茶”中,成了香浓味鲜、别有风味的美食。肉骨茶在发展过程中,对配料配方不断进行调整、改良,使其从最早的社会底层饮食,演变成为大众美食。[1]
肉骨茶当中的“茶”与中国人常饮的红茶、绿茶或普洱茶是两码事。其形式与粤菜的“汤”相似,概念上与《粤厨宝典·候镬篇·卤水章》中介绍的滋补卤水不谋而合,又与广东的凉茶有异曲同工之处。[2]

名称由来

有一位叫李文地的福建华人,开始在位于马来西亚巴生的自家排挡中售卖这种食物。由于他用料实在,做的炖肉骨风味独特,十分滋补,再加上价格低廉,他的排档很快便成了劳工们最爱光顾的食档。大家都叫李文地的食档为“肉骨地”。在闽南话中,“地”“茶”同音,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广为人知的肉骨茶,李文地也被称为肉骨茶之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