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形态
房地产泡沫(Property Bubbles),[1]是指房地产价格脱离其基础价值而持续上涨,由此造成房地产经济的虚假繁荣现象。这种虚假的价格繁荣难以长期维持,最终会像泡沫一样破灭。[1][3]
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一种形态,主要是由于投机行为引发的货币供应量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短期内急剧增加造成的,具有陡升陡降、没有稳定的周期和频率的特点。[2][4]房地产泡沫的生成诱因主要在于土地供应的稀缺性、过度投机和信息不对称等,[5][6]具体体现在房地产价格暴涨暴跌、房屋空置率高和房地产投资过度等方面,[5][7]且可以通过测评房地产投资额增长率/GDP增长率、房屋空置率和房价收入比等来确定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8]
世界上最早可考证的房地产泡沫发生于1923-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并导致了以美国为源头的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大萧条;[1][9]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为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1985年9月,美国、日本等五个发达国家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随后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利率,在低利率、流动性过剩、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入等刺激下,1986-1990年日本房地产催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泡沫;[9][10]1988年8月23日,海南岛广东省脱离,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房地产上,导致海南岛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短短三年,房价增长超过4倍,最后留下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1][9]
房地产泡沫抑制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分配,容易造成生产消费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11][12]可通过控制房地产信贷规模、抑制土地市场投机交易、遏制投机炒房行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严控境外投机资金和监督地方政府贯彻政策进行预防房地产泡沫。[13][7]

名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