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

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浮世绘(日语:うきよえ),罗马文(ukiyo-e)。它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属于日本的风俗画,主要以木版画的形式存在,17—19世纪流行于日本。浮世绘的性质如同当今的海报或杂志,木版画的批量印制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满足新型市民阶层的文化和娱乐需求。[1][2]
16世纪,随着城市文化的兴起,市民贫富悬殊巨大,当时的农民阶层产生了一种乐观、享受的市民文化,让浮世绘应时而生。[3][4][5]17世纪,安土桃山时代出现了早期浮世绘——风俗画。18世纪江户封建社会的完成,浮世绘趋于成熟。19世纪民族多样性世界观的形成,作为样式的浮世绘进入黄金时代,并发展出风景花鸟画。而到了20世纪浮世绘衰退,新版画兴起。[6]浮世绘有丰富多变的题材,包括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古典名著插图、美人画、役者绘、风景画、花鸟画、春画等,可以说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7]
19世纪50年代,由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西方国家只能从日本进口生丝、茶叶、瓷器等物品,而在陶瓷、茶叶的包装上就印有浮世绘的图案,浮世绘就以这种形式大量流传到欧洲,从而被西方的画家们遇见,对西方的艺术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新艺术运动都受到了浮世绘的影响。[8][5]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