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口鲨(学名:Megachasma pelagios)因其口巨大而得名,为巨口鲨科巨口鲨属动物,[4]别名大口鲨,[5]是已知的第三大滤食性鲨鱼,仅次于鲸鲨(Rhincodon typus)和姥鲨(Cetorhinus maximus)。[6]巨口鲨体重约18.8~1137千克,雌性身长约3.41~7.1米,雄性身长约1.77~5.39米,雌性巨口鲨体型一般比雄性更庞大,[6][7]其身体柔软,水分多,体延长,身体前部呈亚圆筒形,[8]头大、宽、长且钝;[9]口巨大,端位,吻很短,背视广圆,[8]鳍柔软,胸鳍大且狭长;尾鳍帚形,尾柄侧扁无侧突,[3][9]尾部缺乏龙骨。[7]其寿命约为50年。[10] 巨口鲨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主要生活在热带到温带海域暖水区,栖息深度在5~1000米之间。[3]未成熟个体多分布在200米以下的浅水区域,并且停留在低纬度海域,成熟时则进入 高纬度海域。[11] 2018年,巨口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1]
演化历史
巨口鲨的起源时间尚不明确,因其牙齿形态明显,较易辨认,古生物学家能够因此识别巨口鲨的牙齿化石,在北美、南美、欧洲和东亚都发现了这样的化石,最古老的化石记录来自丹麦的始新世晚期,这表明巨口鲨在大约3600万年前居住在近海水域。然而,这一估计与根据分子研究估计的起源时间(白垩纪晚期约1亿年前)有很大差距。[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