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仁孝-抖音百科
李仁孝(1124-1193),又名拓跋孝仁,西夏第五位皇帝,大德五年(1139年)至乾祐[yòu]二十四年(1193年)在位。他的父亲夏崇宗李乾顺是西夏第四位皇帝,他的生母为汉人曹氏。[1] 元德六年(1124年)李仁孝出生于西夏兴庆府。大德五年(1139年)6月夏崇宗李乾顺驾崩,李仁孝继位,改年号为大庆,其母曹氏与任氏(夏崇宗所立的皇后)并列为皇太后,另外,曹氏又被尊为国母。[1]李仁孝即位前,宋、夏已中断聘使往来近二十年,人庆元年(1144)李仁孝派使者赴宋,恢复两国外交往来。[3]人庆二年(1145),李仁孝模仿中原制度设立太学。执政期间制定《新法》。人庆三年(1146),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建立孔庙。[6][1]另外,李仁孝也使用科举来选拔官员,天盛十三年(1161年)正月又设立翰林学士院,撰写党项历史。[1]他又设立各级学校,推广教育。 西夏天盛(1147—1169)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乾祐元年(1170年)得到金朝的帮助,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西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夏仁宗病逝,享年70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陵号寿陵,后其子李纯祐即位。[1] 仁孝执政后与金的保持友好关系,与南宋往来,为西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此外李仁孝还崇信佛教,组织大规模翻译佛经,留下了数十部校经。[1][6]夏仁宗共在位55年,被称为西夏的中兴之主,受到官民的爱戴。[7]李仁孝在位期间是西夏德鼎盛时期,[7]不仅使西夏的儒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还重视吏治,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8] 人物生平
即位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