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材料科学家
1
4
王中林(1961年11月-[1]),男,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博士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院士,[5][6][1]历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等职位。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7][8]
王中林主要从事于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研究的领域。[1][7]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9]1982年,王中林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9]1992年,王中林在石溪分校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电子衍射中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10]1995年,王中林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9]1998年,王中林发现了纳米碳管量子导电效应;1999年,王中林及其团队制成了纳米称;2001年,发现并合成了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结构;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同年,王中林成为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11]2004年,王中林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一届海外主任;同年,王中林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9]200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2]2006年后,王中林首次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2007年,发明了直流纳米发电机,2012年,发明了摩擦纳米发电机;此外,王中林是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的奠基人,首次制造出压电场效应三级管、压电二极管等,并发现了六个新物理效应: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13][14][3][1][15]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全球纳米能源奖埃尼“前沿能源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等奖项。[16][8][17]
2022年,王中林成功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拓展;同年,王中林及其团队提出了“接触电致催化”这种新的催化机制。[18]
2023年7月6日下午5点,王中林因发明人类新能源技术“摩擦纳米发电机”荣获了2023年度全球能源奖国际能源领域大奖。[19]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