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钧

清代的官员
李维钧,浙江嘉兴人,康熙35年(1696)由贡生选授江西都江县知县,此后历任知县、知州刑部员外郎江南道监察御史、直隶守道(相当于藩台)。[1]雍正元年(1723)2月[zhuó]直隶巡抚;雍正2年10月升授首任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衔,节制提督以下官员。
李维钧任直隶总督不到一年,加上先前担任直隶巡抚的时间,也只有两年半左右,犹如“昙花一现”。甚至在《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碑传集》等史料中都未给其立传。但是,因为他处在雍正改元的重要时期,得以际遇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身其中,故使这一两面性很强的人物有了可以考量、借鉴的价值。况且他以一直隶守道在短时间内连番擢升,迅速跻身督抚大员之列;又在短时间内连番遭斥,迅速跌入年党贪官之列,其本身就充满着许多耐人寻味的谜团。

擢升直隶巡抚之谜

李维钧任直隶守道时,他的顶头上司是署理直隶巡抚赵之垣。赵之垣是顺治康熙两朝名臣——勇略将军赵良栋的孙子;两广总督兵部尚书赵弘灿的儿子;又是前任直隶总督赵弘燮的侄子。与李维钧比起来,无论出身、资历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李维钧居然能够在康熙驾崩,雍正即位之初将其顶替,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李维钧巴结上了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年羹尧与雍正帝之间关系非同寻常,早在雍正即位之前,年就是他的小集团核心人物,又有郎舅亲情(年的妹妹被雍正册为贵妃)。年羹尧为雍正顺利即位立了功,正与雍正度“政治蜜月”。年奉诏进京,名为叩[]康熙梓宫,实际上是雍正要与他商议地方之情形。出于安插亲信党羽的需要,年羹尧乘机向雍正参奏赵之垣“庸劣纨绔”,不堪委以直隶巡抚重任。一个月后再参赵之垣贪婪成性,同时举荐李维钧取而代之。而此时的雍正对他的两番参奏和举荐当然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