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

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盐山边务乡张边务村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汇通学派代表人物。[2][3]他生于世儒之家,自幼随父读书,对于六经、诗词、天文皆有精深研究,尤精易经,著有《易经图说》。后弃儒行医,广搜古今中外医书百余种,博览深究,卓然自成一家。在临床中,他选药配方,别出机杼。自创升陷汤、理中丸、解毒生化丹、卫生宝丹等160余种药,每试皆效,屡挽沉[]。群医束手不治之症,他以大剂生之,远近服其胆识。[3]
民国八年(1919年),张锡纯应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刘尚清之邀,在沈阳开办立达中医院,并任院长;次年,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期出版,名溢四海。张锡纯的医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自民国七年(1918年)第一期出版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第七期,长达30卷,是其一生刻苦钻研的心血结晶,在医学界影响极大,为一般中医者所喜用,并流传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朝鲜美国等地,被誉为“医家必读之书”“医学中第一可法之书”“医学上至宝至贵之救命书”。[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锡纯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父亲喜欢写诗,著有《莲香斋诗稿》。小时候,他父亲就要他读唐诗,还精选历代名家诗数百篇要他背诵。因此,张锡纯十余岁就能写出一手好诗。有一次,他在题为《天宝宫人》试帖诗中,写了“月送满宫悉”的诗句。他父亲认为那是佳句,大加称赏,并对人说他的儿子“异日当以诗显名”。但实际上,张锡纯“显名”的,并不是“诗”,而是“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