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约公元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原出身河南阎氏,出自鲜卑一族,祖籍云阳(今陕西淳化)。是唐朝时期政治家、宰相、工程学家、画家。[2][3][4]
阎立本,出身贵胄,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父亲是殿内少监阎毗[5],母亲是清都公主。哥哥阎立德在唐太宗年间官至将作大匠,曾主持修建长安外廓和城楼。阎立本在父兄的培养教导下,成为工程学家和画家。[2][3][4][6]隋朝时期,阎立本担任朝散大夫、将作少监等官职。[7]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太原留守李渊发兵攻占长安,灭隋建唐,阎立本兄弟归顺秦王李世民,阎立本任职库直[a]。[3][4][6]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阎立本受命绘制《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阎立本历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等职位。[8][3]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他参与“昭陵六骏”雕塑的制作,为其绘制草图。[9]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阎立本领命为文成公主入藏一事画《步辇图》,整幅画作具有极强的写实性。[10]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阎立本完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11][12]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年-661年),阎立本代其兄为将作大匠,同年由将作大匠升任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他升任宰相(右丞相),获封博陵县男。[6]同时,阎立本的画技也得到大众认可,曾画《醉道图》比肩《醉僧图》以平“僧道之争”。[13]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49年-655年),阎立本担任河南道的黜陟使,遇上当时还是普通小吏的狄仁杰,阎立本对他非常赏识并推荐其任并州法曹,后来狄仁杰得到皇帝赏识,成为唐朝宰相。[14][15]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阎立本去世,享年70多岁,谥号文贞。[8][16] 学者樊英峰认为阎立本作为初唐著名画家,在南北朝人物画的基础上将肖像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通过将对人物内在精神的体会与外貌特征的深入刻画有机结合起来,恰当地注入主观思想和感情到作品中,为后世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7]评论家张彦远评价阎立本为“丹青神化”的艺术家。[18][19]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