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英歌舞-抖音百科
潮汕英歌舞,又称“因歌”“秋歌”“莺歌”“唱英歌”或“扣英歌”,相传起源于明朝时期,已有约四百余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普宁等地区,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俗舞蹈。[1][2][3][4][5][6][7]以潮阳英歌为例,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8] 潮汕英歌舞的主题具有浓厚的水浒色彩,多以模仿梁山泊水浒一百零八好汉为主,融合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是傩[nuó]文化遗存的沿革与演变,后来吸收了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形成了如今的英歌舞形式。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力与美的震撼。潮阳英歌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完整的表演程序,一般分为前棚、中棚、后棚三个部分。[9]通常舞者彩绘脸谱,双手各持一根木槌[a],上下左右对击,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起舞,动作雄健有力,节奏感强烈。经过不断流传和潮汕民间艺人的创造,形成了神泉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等具有独特风格的英歌流派,它经常在宗教祭祀、广场表演、群体锻炼,以及春节、元宵节,五一、国庆等节日吉庆时举行表演,是人们欢度节庆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手段。[3][6][7][10][11][12] 潮阳英歌不仅是古傩文化的遗存,而且融合了北方大鼓子秧歌舞的特点,对研究潮南古代民间文化以及南北文化融合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13]2006年,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的普宁英歌、潮阳英歌相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Ⅲ-8。其中,广东汕头市潮阳区于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4][15] 历史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