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

楚国第37位国君
1
4
楚怀王熊槐(?-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1]
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楚威王去世,熊槐继位,史称“楚怀王”。楚怀王破格任用屈原进行改革,但变法半途而废,楚怀王六年(前323年),击败魏国,夺取八城;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担任五国联盟的纵长,合纵伐秦。[2][3][4]楚怀王统治后期,听信谗言,国力逐渐衰微。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错信张仪,致使楚、齐断交,秦、楚交战,楚国战败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楚,楚将太子送入秦国为质,换取秦国出兵救楚。怀王二十八年到怀王三十年(公元前301年-前299年),秦、楚交战,楚国败,将军战死,国土沦陷。怀王惊恐,送太子到齐国为质,换取齐国出兵以平息战事。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昭王邀楚怀王至武关会盟,在幼子子兰的劝说下,楚怀王前往会盟,结果被秦国扣留。秦国胁迫他割让巫郡黔中郡,被他断然拒绝。楚国立太子为顷襄王。楚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使追回,大病一场。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于秦国逝世,秦将楚怀王遗体送回楚国。此后,秦、楚交恶。[1]
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国力逐渐由盛转衰。怀王统治前期,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伐魏获胜、威慑齐国,国力强盛。在位后期,听信谗言,受张仪郑袖等人蛊惑,做出错误的决策,屡次发动战争,国势日衰。武关会盟后,被秦国扣押,不为秦国威逼利诱,展示出一国之君的爱国品质。怀王统治时期,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怀王在位时期楚国尚算强盛,统治后期国势日衰。[1][5]

人物生平

伐魏慑齐,合纵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