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桢

民国时期任汉口、重庆、上海市长
吴国[zhēn](1903年-1984年6月6日),字峙之,湖北建始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民国时期任汉口、重庆上海市长,退守台湾时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
吴国桢1914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之后就读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a]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b]政治学博士。[1]同年回国,次年进入政界,以江苏省外交部秘书兼交际科科长入仕,1928年出任外交部第一司副司长,后任湖北省烟酒税务局局长,创下九个月九十万的税金记录。1932年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3],随后任汉口市市长,任内建设市政,修筑堤坝,开办学校。[4]1939年任重庆市市长,提出三个"并重"纲领,因重庆隧道惨案,被革职留任。[5]1942年任外交部政务次长,主持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活动。[5]1945年任上海市市长,试图整顿经济[6],与蒋经国因政见不合发生矛盾。[7]1949年随国民党去往台湾,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致力推动民主政治,遭蒋氏父子不满。[8][9]1953年因“吴国桢事件”远赴美国,任大学教授,直到退休。[10]1984年受邀回大陆观光,未及成行,于6月6日因病去世。[2]
吴国桢学识渊博,待人和颜悦色,早年留学美国,比较讲究西方民主,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7]。回国后履有政绩,任汉口市长,尽心市政建设,战时保卫武汉,作出积极贡献[4],任重庆市长时积极修建防空洞,减少城市损失[5]。但国民党政治腐败,吴国桢空有抱负,无法施展能力[7]。晚年留居美国,著有《永静巷》《中国的传统》等书。[2]

人物生平

读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