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岛

组成澳门的三部分之一
氹(dàng)仔岛也称[dàng]仔岛,又称潭仔、鸡颈、龙环、龙头环,澳门三部分之一,与澳门半岛、路环岛一起组成澳门特别行政区[1][2]
100年前,氹仔岛由大氹、小氹、一粒米3个独立小岛组成。[3]1919年,大、小氹已被填海连成一片。[3]五口通商[a]后,氹仔岛成为澳门地区附属转口口岸之一而逐渐繁荣。[5]1925年至20世纪70年代前,爆竹业成为氹仔岛的主要产业。[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澳门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增加,路氹地区填海工程计划开始。[6]1969年至1974年,连接氹仔岛和路环岛的路氹连贯公路和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澳氹大桥建成实现了澳门三地贯通。[6]1987年至2006年,氹城填海项目完工使路氹地区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9.3平方公里。[6]随着澳门特区博彩旅游业的发展,氹仔岛填海造地,并建设了威尼斯人、银河等大型赌场酒店,氹仔岛逐渐繁华。[5]
氹仔岛位于澳门半岛南方约2.5公里处,路环岛以北,长约1.5公里,阔3.5公里,面积6.33平方公里。[7][8]1995年,澳门国际机场在氹仔岛建成。[9]便利的交通加快了氹仔岛博彩旅游业的发展,2005年,美国宣布投资“路凼金光大道计划”,该度假村建成后,不仅使氹仔岛的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同时也使澳门发展成为高素质区域性综合休闲娱乐城。[8]另外,氹仔岛于20世纪初建成的葡萄牙式建筑群龙环葡韵,成为澳门八景之一。[10]

历史沿革

氹仔的氹是个异体字,也可以写作凼,本意是“小水坑”。100年前的氹仔还分别是大氹、小氹、一粒米3个小岛[3]1910年统计,氹仔岛面积1.98平方公里。[11]至1919年,大、小氹已被填海连成一片,后来只留下大潭山小潭山两个地名。[3]五口通商[a]以后,氹仔岛成为澳门地区附属转口口岸之一,许多商船客船停靠于氹仔港口,商业逐渐繁荣。[5]1925年,澳门台山爆竹厂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澳门当局下令将澳门半岛的爆竹厂全部迁移到氹仔集中开设,氹仔岛迅速建起了广兴泰、益隆等八大爆竹厂,爆竹业至20世纪70年代前成为氹仔岛居民赖以生存的产业。[5]1851年葡萄牙占领氹仔岛,之后在龙头湾山上建造嘉模教堂建筑群和龙环葡韵别墅群。[5][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再次回归正轨,澳门人口数量也出现大幅度增加,在这种背景之下,路氹地区填海工程计划上线。[6]要想在氹仔、路环岛之间填海,必须要先把它们与澳门半岛连接起来。1968年,连接氹仔岛和路环岛的路氹连贯公路正式动工,次年正式通车。[6]1974年,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澳氹大桥也正式通车,这两个通道的完工标志着澳门已经实现全线贯通。[6]三地贯通之后,氹仔、路环地区的填海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6]1997年,氹城填海项目启动,并于2006年完工。至此,澳门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让路氹地区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9.3平方公里。[6]随着澳门特区博彩旅游业的发展,氹仔岛填海造地,并建设了威尼斯人、银河等大型赌场酒店,氹仔岛逐渐繁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