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兽葡萄镜-抖音百科
海兽葡萄镜,其名最早出自清代的《西清古鉴》,海兽葡萄镜还被多个国家、地区的学者称为“多谜之镜”“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主要在初唐和盛唐时期流行,但之后的朝代也曾有仿制品。海兽葡萄镜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美,其上纹饰一改前朝喜爱的花鸟植物纹,以传自西域的海兽纹与葡萄纹为主,花、鸟、蜂蝶等花纹穿插其中。海兽葡萄铜镜中种类繁多的纹饰,体现了唐代艺术工匠杰出的智慧,在铜镜的发展史上表现出质的飞跃,成为铜镜在造型上多样性与丰富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3][4] 名称
海兽葡萄镜有多种别名,无论《博古图录》中的海马葡萄镜还是《西清古鉴》中的海兽葡萄镜,又或是瑞兽葡萄镜,都是学者对海兽葡萄镜的称谓,从这些称谓可以看出关于海兽葡萄镜上的“海兽”纹样,古往今来,引起了不少学者的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5]一部分学者认为,虽然海兽葡萄镜纹饰中的“海兽”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大而圆的头部。据晋代文学家郭璞在《尔雅·释兽》中的注释,海兽其实就是古人称之为“狻猊”的狮子。f狮子是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中国内地。唐镜背面因较为狭窄,无法细致描绘狮子的形象,故采用粗略的浮雕手法,突出夸大狮子的头部。海兽葡萄镜的狮子之所以被称为海兽,是因为其来自西域,不是本土之物,所以在其名之前加以“海”字是以区分。[6]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海兽是中国古代艺术中常见的表现题材,源于中国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等神灵。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多用海兽图案向神佛祈福,表达自己的心愿,海兽图案因此逐渐流行起来,并被用在唐镜背面,为世人所熟知。[7] 海兽葡萄镜中的葡萄纹饰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葡萄最早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据《汉书·西域传》描述,大宛国附近的百姓用葡萄制酒,汉代使者看到后将葡萄种子带回中原,将其种在宫馆旁。葡萄的枝干舒展、果实丰硕,象征着“富贵长寿”,而且由于葡萄果实累累,也有“多子多孙”的寓意,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非常吻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