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昆虫纲鞘翅目的一科
1
4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统称,[1]别称夜火虫,[3]中国古时谓丹鸟、流萤景天[]燿等,[3][16]萤火虫为可以进行生物发光的物种中种类多样性最多的陆地生物种群之一,起源也很久远,距今至少约有1亿年历史。[1][17]截止2023年,全世界统计萤科萤火虫共有8个亚科140余属2500余种。[1][6][7]中国已观察并记录到萤科萤火虫5个亚科24属141种1亚种[1]
萤火虫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1][8]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12]常栖息在有苔藓丛生、枯枝落叶覆盖、静水、缓流淡水水域潮湿的陆地上或石头上。[14][12][13]雌雄个体存在性二型,[18]个体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8]成虫头部呈黑色,复眼发达,前胸背板为橙粉色或橙黄色,腹部具有发光器幼虫体态普比成虫大。[9][10][11]其发光的主要作用包括交流、警戒、求偶、照明和诱杀等,[1][17][12]一般发出黄色、绿色、黄绿色或淡红色光。[1]
2023年6月,中国将一些萤火虫,如三叶虫萤、红胸黑翅萤、穹宇萤等11种萤火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9]萤火虫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如检测气候变化、参与生物防治等,另外其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14][13][20]

分类地位

分类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