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裂星蕨

水龙骨科星蕨属一种植物
羽裂星蕨(Microsorum insigne (Blume) Copel.),又名韩克星蕨、箭叶星蕨、膨大星蕨,[3][1][2]该物种原产于中国、日本、印度及马来西亚等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 、台湾等南方地区,[1][4]喜生长于林下沟边岩石上或山坡阔叶林下,[3][1]喜温暖的亚热带或热带气候,不耐寒,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4][5]
羽裂星蕨为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星蕨属(Microsorum )的一种根状土生植物或岩生植物[4][5]羽裂星蕨根状茎粗短,叶疏生或近生,孢子囊群近圆形或长圆形,孢子豆形,周壁浅瘤状,具球形颗粒状纹饰[3][1]
羽裂星蕨所含化学成分和活性物质丰富,[6]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其也可作为一种绿色蔬菜食用。[5]羽裂星蕨在东南亚及中国主要作为中药材食用而被种植,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羽裂星蕨中药材为水龙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性味苦、涩、平;主治关节痛、跌打损伤、疝气、无名肿毒。[7][8]

分类

羽裂星蕨所属星蕨属植物中少数植物被包含在薄唇蕨属中(翅星蕨Leptochilus pteropus (Blume) Fraser-Jenk),羽裂星蕨与薄唇蕨属亲缘关系近,蕨类植物仅靠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是十分困难的,通过对薄唇蕨属的系统发育树重建,并未将羽裂星蕨归纳为单系薄唇蕨属的成员,而依旧为星蕨属成员。[9]在中国,钱良超首先鉴定了该植物,凭证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植物标本室(编号09051501)。[5]